1920年(民國9年)5月(距今94年),五世祖榮開公兄弟6人(全族約百人),在後湖現址建立。祖祠當時也是大伙房,全族群聚生活、努力耕耘,或共同抵抗外侮的堡壘,亦是一族興旺之象徵,當時「新屋一條姜,後湖一條何」稱號,可見吾族興旺。今天何家子孫雖散居世界各地發展,但祖祠仍是歷代祖先安座之所,更是吾族全族精神寄託之神聖地方。
二. 修繕的需要
再堅固的建物都有損害的一天,吾族祖祠已歷經94寒暑,飽受風吹日曬雨淋及颱風地震等天災,所幸祖先保祐屹立迄今;但天有不測風雲…永遠不壞?不修? …當重大災害發生時,個人自顧不暇,難以兼顧祖祠。古老建物修繕少則數十萬,大則數百萬,若全面改建,更需數千萬…。鄰近姜家、徐家、葉家近年都已改建,所費都在數千萬以上……。有鑑於此,我們必須非常嚴肅面對修繕經費準備。
三.修繕基金籌備
本屆理監事會對此重大議題,經全體理監會議決,發動修繕基金籌備,每年以50萬為募款目標,逐年累積至修繕金額目標。
2012年全族以樂捐方式,已收捐款 53萬 9,000元。
2013年預估全族會員繳500元,約收 11萬。
樂捐約39萬:由全族自由樂捐達成。
今年籌款目標合計50萬。(此案經第一屆第七次理監事會議通過)
以後每年仍以籌款50萬為目標。(此案已在101年大會通過)
四.修繕基金之管理保管及運用。(參考宗祠修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)
五.自己的家園自己顧,何家的祠堂,何家子孫來維護,我們大家維護何家的祖祠與精神責無旁貸。祖先在94年前,6兄弟上下百餘人,人力物力缺乏的環境背景下,建立何氏祠堂;今天,在現代、科技、物力充沛情況,全族800餘人的大宗族若不能維護這塊地、這棟房或改建…,這是我們這一代的慚愧…愧對祖先。
各位宗長,我們不要遺憾、不要慚愧,我們全族一起來,每年50萬,持續不斷,積沙成塔,以備需要讓祖祠做最好修繕或改建,延續祖先的光輝,也讓我們及後代子孫保存何家最重要的歷史根源及精神堡壘。
台灣奇輝公派下何氏宗親會理事長暨全體理監事
貼文:台灣奇輝公派下何氏宗親會秘書處 何基睿